身為一個浸淫汽車產業多年的專家,同時也是一位對科技充滿好奇心的特斯拉Model Y車主,我必須坦承,特斯拉絕對是一輛讓人又愛又恨的車款。愛的是它領先業界的超充網絡,以及那隨傳隨到的強大馬力,開起來真的是非常過癮。但恨的是,有時候為了追求成本效益,特斯拉會做出一些令人費解的決定,例如取消了超音波雷達,這對於許多習慣依賴輔助系統的駕駛者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
試想一下,在2023年的今天,你開著一輛要價不菲的電動車,卻發現它竟然沒有配備超音波雷達!這簡直就像一位武功高強的劍客,突然被奪走了趁手的兵器,讓人感到不安與焦慮。為了彌補這個缺憾,特斯拉推出了所謂的「視覺測距技術」,號稱能夠透過車載鏡頭和AI演算法,模擬超音波雷達的功能,協助駕駛者判斷車輛周圍的障礙物距離。
然而,這個視覺測距技術真的有那麼神嗎?它真的能夠完全取代超音波雷達,讓我們安心地穿梭在擁擠的都市叢林中嗎?還是說,它只是一個華而不實的噱頭,實際上根本派不上用場?為了驗證這個問題,我決定親自上陣,進行一系列的實測,看看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這個視覺測距的表現究竟如何。今天,我就要化身為一位科學家,用數據和事實說話,告訴你關於特斯拉視覺測距的真相。
極限挑戰一:前方偵測,撞賓利還是毀鄰居的牆?
首先,我將挑戰的是前方偵測。說實話,我每天開車出門都感到壓力山大,因為我的鄰居們個個非富即貴,不是開賓士就是開賓利,隨便擦撞到一下,恐怕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第一關:與鄰居名車的親密接觸
我小心翼翼地將Model Y打入D檔,啟動視覺技術。螢幕上立刻顯示出車輛周圍的環境,右側一片空曠,與實際情況相符。左後方也顯示為較為空曠,因為我的右後方停了一根柱子。
接著,我開始緩慢地向前移動,螢幕上的顯示也隨之變化。它準確地偵測到我旁邊有一根柱子,並以圖形化的方式呈現出來。隨著我越來越靠近前方的車輛,螢幕開始顯示剩餘的公分數:86、83、84、82... 數字不斷跳動,彷彿在進行一場緊張刺激的拍賣會。
為了驗證螢幕上顯示的距離是否準確,我決定下車親自測量。螢幕顯示約80公分,而我實際測量的結果約為70公分,兩者之間存在約10公分的誤差。
重要提醒: 螢幕上的數字僅供參考,切勿過度依賴!
第二關:與社區圍牆的零距離接觸
為了更精準地測試前方偵測的極限,我決定挑戰與社區圍牆的零距離接觸。這次,我更加小心謹慎,緩慢地靠近圍牆。螢幕顯示的距離越來越近,但實際距離卻遠比螢幕上顯示的要遠。
最後,螢幕顯示僅剩34公分,但我實際測量的結果卻還有70公分左右,這次螢幕顯示的距離明顯低估了實際距離。
我再次上車,將車輛保持靜止狀態,觀察螢幕顯示的距離。螢幕顯示右側有車輛,但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靠近。當我輕踩油門時,螢幕卻沒有顯示公分數。
最後,螢幕顯示68、69公分,並發出刺耳的警示音,警告我即將撞到障礙物。我立刻下車查看,發現實際距離約為75公分。
初步結論: 前方偵測的誤差較大,可能是因為鏡頭位置的關係。如果特斯拉能在車頭盲區增加一顆鏡頭,或許能夠有效提升偵測的準確度。
測試情境 | 螢幕顯示距離 | 實際距離 | 誤差 |
---|---|---|---|
鄰居的名車 | 80公分 | 70公分 | 10公分 |
社區的圍牆 | 34公分 | 70公分 | 36公分 |
再次測試圍牆 | 30公分 | 75公分 | 45公分 |
極限挑戰二:後方偵測,倒車入庫的終極考驗!
在完成了前方偵測的測試後,我接著挑戰後方偵測。倒車一直以來都是許多駕駛者的痛點,尤其是在擁擠的都市中,更是需要小心翼翼。
倒車入庫,一決勝負!
啟動倒車模式後,後視鏡頭立刻啟動,提供了清晰的後方視野。然而,我這次的重點是要測試視覺測距的準確度。
倒車過程中,螢幕顯示剩餘60公分,我立刻踩下煞車,下車測量。實際距離約為63公分,與螢幕顯示的距離非常接近!
初步結論: 後方偵測的可信度較高,尤其是在路邊停車時,能夠有效地避免撞到後方車輛。
極限挑戰三:道路實測,視覺測距的實戰演練!
完成了靜態的測試後,我決定將Model Y開上道路,進行一場真實的實戰演練。
挑戰一:三角錐陣
在道路上,我遇到了一群三角錐,這是測試視覺測距的絕佳機會。除了原本的標線和三角錐之外,視覺測距還會在螢幕上多顯示一條黃線,告訴你與右側障礙物的距離。
挑戰二:停車場窄巷
停車場的入口通常非常狹窄,對於沒有超音波雷達的車輛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當我緩慢駛入停車場時,螢幕開始發出警示音,警告我左右兩側的距離。螢幕顯示的距離與實際情況相符,右側沒有障礙物時,螢幕上也會顯示為空。
挑戰三:超級充電站
在超級充電站充電時,我前方有一個巨大的廣告看板。視覺測距準確地顯示出我左前方有障礙物。當我靠近廣告看板時,螢幕再次發出警示音,顯示剩餘70公分。
下車測量,實際距離約為80公分,與螢幕顯示的距離大致相符。
整體心得: 在道路和停車場環境下,視覺測距的表現令人印象深刻,能夠提供比傳統超音波雷達更全面的環境感知。
最終結論:視覺測距能完全取代超音波雷達嗎?
經過一連串的實測,我認為特斯拉的視覺測距技術仍然有進步的空間。前方鏡頭的準確度仍有待加強,但後方鏡頭和側面的表現都相當出色。
總體而言,視覺測距可以取代超音波雷達的部分功能,但駕駛者仍需保持警惕,切勿完全依賴螢幕上的數字。畢竟,科技只是輔助,真正的安全還是掌握在駕駛者手中。
萬一真的不小心發生了碰撞,也不必過於沮喪,畢竟特斯拉的OTA系統會不斷收集數據,辨識問題,並在未來透過軟體更新來提升視覺測距的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