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只保強制險?教你爭取更多理賠金!別讓血汗錢打水漂!

車禍只保強制險?教你爭取更多理賠金!別讓血汗錢打水漂!
文章目錄

今天要和大家深入探討一個在台灣頻繁發生的棘手問題:車禍發生時,對方駕駛只投保強制險,你該如何有效爭取應有的理賠,避免損失慘重?我相信許多人都曾聽聞或親身經歷過這種令人沮喪的狀況:車禍受傷已經夠痛苦了,還要面對漫長的理賠流程,以及對方僅投保強制險的現實困境,甚至可能遭遇對方以「沒錢」為由拒絕賠償,這時該如何保護自身權益,爭取應有的補償?別擔心,Mark今天就來詳細解析,分享實用技巧,幫助你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可以有效地爭取到最大化的理賠金,將損失降到最低。


案例詳解:A君的車禍與強制險理賠困境

讓我們來仔細分析一個真實案例。A君騎乘機車上班途中,與B君駕駛的汽車發生擦撞事故。雖然B君車輛損傷較輕微,本人也未受傷,但A君卻因為摔車而導致右手骨折,必須住院三天接受治療,更因慣用手受傷,被迫向公司(賣場員工)請假一個月。除了身體上的劇痛與不便,A君還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

讓我們列出A君因車禍造成的損失清單:

項目細項說明金額(元) 
月薪損失因受傷無法工作,一個月薪資損失38,000 
醫療費用包含住院費用、手術費用、藥物費用等44,500(住院3天,包含膳食費)
自費鋼板植入手術選擇自費高階鋼板以利日後復健,費用較高40,000 
機車維修費用機車受損,需進行維修8,000 
總損失車禍事故造成A君的總經濟損失130,500 

更雪上加霜的是,A君在調解過程中才發現B君的車輛僅投保強制險,而且B君在調解現場態度消極,聲稱自己無力賠償。這讓A君感到相當灰心,原本期待能獲得合理賠償,卻面臨極大的經濟壓力。因此,A君只能先向B君的強制險公司申請基本的醫療理賠。但針對機車損壞以及因受傷請假而造成的薪資損失,可能只能訴諸民事訴訟程序來解決。

A君向強制險公司申請理賠後,僅獲得25,040元。這筆金額是如何計算出來的?讓我們來深入分析:

  • 住院費用: 1,500元/天 x 3天 = 4,500元
  • 膳食費: 180元/天 x 3天 = 540元
  • 非健保給付醫材費用: 最高20,000元 (實際支付金額以醫療院所收據為準)

合計:4,500 + 540 + 20,000 = 25,040元

顯然,這筆金額遠遠不足以彌補A君的實際損失。


爭取更多理賠金的關鍵:勿忽略出院後看護費用!

許多人在發生車禍後,往往只著重於住院期間的醫療費用理賠,卻忽略了另一個重要環節:出院後的看護費用。這就是Mark今天要特別強調的重點!

A君的案例中,因為右手骨折是慣用手,在出院後仍然需要他人協助日常生活起居,例如:吃飯、洗漱、穿衣等。因此,A君應該積極尋求醫生的協助,取得一份明確的診斷證明,說明其在出院後仍需他人照顧的期間及理由。

強制險理賠條款中,通常包含出院後看護費用的項目。一般來說,每天的看護費用約為1,200元,最長可申請30天。如果醫生評估A君需要10天的看護照顧,那麼A君就能額外獲得12,000元的理賠(1,200元/天 x 10天 = 12,000元)。這筆費用並不侷限於專業看護人員,家人或朋友的協助也可以申請理賠,只要能提供相關證明即可。

記住,主動詢問醫生關於出院後看護需求非常重要,因為醫生並不會主動告知這項理賠細節。


擴大理賠管道:善用其他資源

除了強制險的理賠之外,Mark建議您積極探索其他可能的理賠管道,例如:

  • 第三責任險: 如果肇事者B君有投保第三責任險,您可以向其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以獲得額外的賠償。
  • 民事求償: 您可以委託律師,向肇事者B君提出民事訴訟,請求賠償因車禍事故造成的損失,包括:醫療費用、薪資損失、精神慰撫金等。
  • 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 如果您的受傷與工作有關,您可以向勞保局申請相關理賠。

積極尋求法律諮詢的協助,將有助於您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權益,並有效爭取應有的理賠。


專業建議:積極主動,保護自身權益

發生車禍後,請務必記住以下要點,積極主動地爭取您的權益:

  1. 詳細記錄所有損失: 完整記錄所有醫療費用收據、薪資證明、修車發票等相關文件。
  2. 尋求醫療專業意見: 與您的醫生充分溝通,取得詳細的診斷證明以及出院後看護需求的證明文件。
  3. 蒐集所有相關證據: 例如:事故現場照片、目擊證人證詞、警察的交通事故報告等。
  4. 及時諮詢專業人士: 尋求律師或保險理賠專家的協助,讓專業人士協助您處理複雜的理賠程序。

記住,積極主動的態度和充分的準備,是您成功爭取理賠的關鍵!別讓您的血汗錢白白流失,勇敢地為自己的權益奮鬥!


瘋狂設計師 Chris
用車達人 Mark
歡迎來到用車達人!我們的目標是為廣大車主和汽車愛好者提供最實用、最新的用車知識與資訊。無論您是想了解如何保養愛車、掌握行車法規,還是對電動車未來發展感興趣,我們的團隊都精心編寫了各類文章,讓您在駕車過程中更加順暢、安全。透過我們的內容,您可以找到實用的保養維修技巧,學習節省油耗的小知識,並掌握最新的車輛政策與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