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買電動車嗎?|完整解析電車 vs. 油車|Mark 教你選車不踩雷!

該買電動車嗎?|完整解析電車 vs. 油車|Mark 教你選車不踩雷!
文章目錄

台灣汽車市場近年來出現了多元的能源選擇,除了傳統的燃油車,油電混合動力車也逐漸成為市場主流。而隨著特斯拉的進軍,電動車也開始普及化,價格也越來越親民。許多人開始考慮是否要「油轉電」,甚至「電車優先」。

然而,電動車與燃油車畢竟大不相同,在購車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也不盡相同。今天,Mark 就來為大家分析,購買純電車時需要考慮的四大面向:充電功率、續航里程、科技感與操控感,以及總結這些因素後,你到底適不適合買電動車。


電動車充電功率:數字高就好嗎?

許多人在購買純電車時,除了續航里程,也會將充電功率作為重要考量因素。的確,更高的充電功率代表著更短的充電時間。然而,充電速度的快慢並非只取決於車輛本身的最高充電功率,還受其他因素影響。

影響充電速度的關鍵因素

因素說明
充電樁功率車輛的充電速度受限於充電樁所能提供的最高功率。舉例來說,即使車輛支援 240kW 充電功率,但如果充電樁最高功率僅 120kW,實際充電功率也無法達到車輛最高值。
電池溫度電池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充電效率,唯有在適當的溫度範圍內才能發揮最佳充電效能。
其他其他因素如充電槍旁是否有其他車輛正在充電,也會影響充電速度。

簡而言之,雖然車輛本身支援的最高充電功率越高越好,但實際充電速度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純電車都支援 100kW 以上的充電功率,部分車款甚至可達 240kW 或更高。以平價品牌來說,採用 800V 架構的 Hyundai、Kia 車款,如 Ioniq、EV6 等,充電速度表現較佳。高階品牌方面,Porsche 與 Tesla 也採用 800V 架構,其中 Tesla 在自家超充站的充電速度表現相當出色。

目前各大車廠似乎形成一種默契,致力於讓車輛在 30 分鐘內完成 10%-80% 的充電。舉例來說,即使 Benz 的充電功率僅有 170kW,仍可在半小時內將電池充至 80%。

值得注意的是,電動車的充電邏輯與燃油車不同,並不需要每次都將電池充滿。在長途旅程中,建議僅需將電池充至足以到達下一個充電站的電量即可,以節省整體充電時間。

此外,觀察一台車的充電曲線也很重要。有些車款雖然支援 240kW 的高功率充電,但電量超過 50% 後就會降至 100kW 充電,導致整體充電時間不如預期。

總而言之,車輛標示的最高充電功率僅供參考,實際充電速度需考量多種現實因素。


電動車續航里程:數字的迷思與真相

續航里程可說是消費者最在意的因素之一。然而,如同油耗表現,廠商公佈的續航里程數據僅供參考,實際駕駛里程會因各種因素而有所差異。

影響續航里程的兩大因素

  1. 測試標準: 不同的測試標準,例如 NEDC 和 WLTP,會得出不同的續航里程數據。
  2. 駕駛習慣及環境因素: 駕駛風格、路況、溫度等因素都會影響實際續航里程。

以下簡單介紹 NEDC 與 WLTP 兩種測試標準的差異:

  • NEDC (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
    • 包含四種市區路況和一種郊區路況測試。
    • 在實驗室內以阻尼滾筒模擬行駛狀態,並以風扇模擬風阻。
    • 測試過程中關閉空調、音響、大燈等電氣設備,僅使用電池電力驅動車輛。
    • 由於測試條件與實際駕駛情況差異較大,NEDC 測試數據通常偏高,實際續航里程約為測試數據的七折。
  • WLTP (Worldwide Harmonise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
    • 包含 WLTP 和 WLTC 兩種測試方式,其中 WLTC 更貼近實際駕駛情況。
    • WLTC 測試分為低速、中速、高速和超高速路況,測試時間較長,並模擬不同的加減速狀態和怠速時間。
    • 測試過程中會將車輛滾動阻力、載重、檔位等因素納入考量,更貼近實際駕駛情況。
    • WLTP 則會加入車輛重量、空氣力學、馬達功率損耗等參數進行換算,最終數據會更接近實際續航里程。

總體而言,WLTP 測試標準較 NEDC 嚴謹,數據也更接近真實駕駛情況。因此,購買電動車時應以 WLTP 數據作為參考依據。


電動車科技感大比拼:特斯拉 vs. 傳統車廠

許多人將電動車與先進科技畫上等號,但實際上並非所有電動車都具備高科技體驗。車輛的智慧化程度與品牌定位和車款設定有關,並非電動車的專屬優勢。

以台灣市場為例,Tesla 在車輛智慧化方面確實擁有領先優勢,無論是車主 App 與車輛的連線功能,或是 Autopilot 等先進駕駛輔助系統,都優於其他品牌。當然,豪華品牌如 Benz、BMW 等也在積極發展智能化技術,但整體表現與 Tesla 仍有一段差距。

Tesla 著重 OTA (Over-the-Air) 線上更新功能,可透過軟體更新優化車輛性能或新增功能。舉例來說,Tesla 車主可透過 OTA 更新縮短充電時間、延長續航里程,甚至改變煞車腳感或能量回收力道等。

總而言之,Tesla 在電動車智能化領域的表現可圈可點,其他傳統車廠則仍在追趕中。


電動車駕馭感受:操控性與舒適性兼具

由於電池組位於底盤下方,電動車的重心通常比同級燃油車更低,因此在操控穩定性方面更勝一籌,尤其在過彎時更能感受到明顯差異。

此外,由於電動車不需要傳統引擎和變速箱,車艙空間設計更具彈性。然而,受限於電池組的體積,部分車款的後座乘坐舒適性可能會受到影響,例如後座地板隆起高度較高,導致腿部空間不足。

部分傳統車廠針對此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例如 Audi e-tron GT 特別設計電池組的擺放位置,在後座腳部區域保留空間,提升乘坐舒適性。


總結:我適合買電動車嗎?

根據 Mark 多年駕駛及試駕電動車的經驗,以下提供幾點建議給大家參考:

  • 油轉電:
    • 如果您是從燃油車轉換至電動車,相信很快就能適應電動車的駕駛體驗。
    • 電動車在駕馭感受和舒適性方面都優於燃油車,但仍有一些不便之處需要克服。
  • 單一車輛:
    • 如果家中只有一輛車,需要仔細評估用車需求,尤其是每日行駛里程較長的情況。
    • 部分平價電動車款的續航里程有限,長途駕駛時需規劃充電行程,不如燃油車方便。
    • 但若主要行駛於市區,則無需擔心續航里程問題。
  • 居家充電:
    • 如果家中可安裝充電樁,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將大幅提升,無需擔心外出充電問題。
    • 可利用夜間離峰時段充電,節省電費支出。
  • 用車時間:
    • 如果您打算一輛車開 8-10 年以上,建議暫緩購買電動車。
    • 電池技術日新月異,未來電池更換成本可能會更低,屆時再購買電動車會更划算。
    • 但如果您習慣在保固期內換車 (約 4-5 年),現在正是入手電動車的好時機。

購買汽車需考量自身需求和用車習慣,沒有一款車是完美的。電動車在節能減碳、駕駛體驗、科技感等方面都具有優勢,但也存在續航里程焦慮、充電不便等問題。建議您在購車前仔細評估自身需求,才能選到最適合自己的車款。


瘋狂設計師 Chris
用車達人 Mark
歡迎來到用車達人!我們的目標是為廣大車主和汽車愛好者提供最實用、最新的用車知識與資訊。無論您是想了解如何保養愛車、掌握行車法規,還是對電動車未來發展感興趣,我們的團隊都精心編寫了各類文章,讓您在駕車過程中更加順暢、安全。透過我們的內容,您可以找到實用的保養維修技巧,學習節省油耗的小知識,並掌握最新的車輛政策與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