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內幕!車禍「初步分析研判表」的真相:責任比例、免責聲明與你不可不知的陷阱!

驚人內幕!車禍「初步分析研判表」的真相:責任比例、免責聲明與你不可不知的陷阱!
文章目錄

我要帶大家深入了解車禍發生後,警方提供的「初步分析研判表」。這份看似簡單的文件,其實隱藏著許多你必須知道的細節。不論是釐清責任歸屬,還是與保險公司談判理賠,它都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份文件的神秘面紗!


為什麼你需要初步分析研判表?

當車禍發生時,我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如何向對方索賠。而要成功索賠,必須具備兩個要素:

  1. 過失責任: 也就是說,對方必須在事故中存在過失行為。
  2. 損失程度: 事故造成了我們的身體傷害或是財物損失(例如:車輛損壞)。

只有當以上兩個要素同時成立時,我們才有向對方索賠的依據。而「初步分析研判表」正是用來初步判斷過失責任的重要依據。


初步分析研判表的免責聲明

請大家注意,「初步分析研判表」並非萬能,它上面其實有免責聲明。這份聲明通常會註明:

本表為警察機關依據道路交通規則第十條所做的初步分析研判,並非保險理賠或當事者完全責任之依據。若對肇事原因有疑慮,仍應依公路法67條所定的汽車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結果或由法院判決為準。

簡單來說,這份聲明告訴我們:

  1. 不能作為保險理賠的唯一依據: 保險公司不會完全依照初步分析研判表的結果來理賠。
  2. 對結果有疑慮可申請車禍鑑定: 如果對初步分析研判表的結果有意見,可以另外申請車禍鑑定。
  3. 僅代表警察機關的意見: 初步分析研判表僅代表警察機關的初步判斷,不具最終法律效力。

新北市交通大隊的 Q&A 解答 (108年1月7號)

項目說明
初步分析研判表效力僅代表警察機關的意見,提供給當事者或法院參考。
疑義處理若對結果有意見,可向法院申請車禍鑑定。
警察機關職責依照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第十條,對事故現場勘察、蒐證、詢問當事人等。
提供依據依照現場圖、照片、影片,以及雙方當事人說詞,做出初步分析研判。
參考依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條

初步分析研判表的研判方式

「初步分析研判表」是如何產生的呢?主要是由處理事故的警員,在蒐集以下資訊後進行研判:

  • 雙方筆錄
  • 現場圖
  • 事故現場照片
  • 路口監視器畫面
  • 行車記錄器畫面

警員會綜合考量上述資訊,分析研判肇事原因以及行車路權的相關關係。值得注意的是,若事故現場沒有監視器或行車記錄器,警員只能根據雙方的說詞和現場跡證來判斷。因此,在製作筆錄時,務必清楚表達自己的說法。


初步分析研判表的責任比例

初步分析研判表上並不會直接寫明肇事責任比例,但我們可以根據其內容來推估責任比例。一般來說,責任比例可分為以下幾種:

責任比例說明
肇事原因 100%對方完全沒有肇事責任,我方負擔全部責任
肇事主因 70%我方主要肇事原因,負擔大部分責任
肇事次因 30%我方次要肇事原因,負擔部分責任
同為肇事因素 50%雙方都有肇事責任,各負擔一半責任
無肇事因素 0%我方沒有肇事責任

責任比例如何轉換?

比例說明
100% : 0%一方全責,另一方無責
70% : 30%一方負擔較多責任,另一方負擔較少責任
50% : 50%雙方負擔相同責任,各負擔一半

但請特別注意:

  1. 比例並非絕對: 上述比例是車禍鑒定或調解時的參考,實際責任比例可能因法院判決而有所不同。
  2. 調解與保險理賠: 在調解會或與保險公司談判時,通常會以 7:3 的比例(主因 70%,次因 30%)為基礎進行協商。
  3. 法官的裁量權: 法官在判決時,會考量所有因素(例如:損失程度、雙方過失程度)來決定最終責任比例。

如何從初步分析研判表判斷責任歸屬?

以下提供一些判斷責任歸屬的技巧:

  1. 找出無肇事因素: 若初步分析研判表上註明我方「無肇事因素」,則表示我方沒有任何責任,對方需負擔 100% 責任。
  2. 肇事原因相同: 若雙方肇事原因相同(例如:皆未注意車前狀況),則雙方各負擔 50% 的責任。
  3. 現有跡證無法研判: 若因證據不足導致無法判斷責任歸屬,調解委員或保險公司可能會建議雙方各負擔 50% 的責任。
  4. 不予研判: 若初步分析研判表上註明「不予研判」,可能是因為雙方當初有和解意願。此時建議直接申請車禍鑑定。
  5. 主因與次因: 若初步分析研判表上註明我方為肇事主因,對方為肇事次因,則可根據路權大小來判斷責任比例。路權較小的一方負擔較多責任(約 70%),路權較大的一方負擔較少責任(約 30%)。
    • 路權較小:例如:轉彎車未禮讓直行車、支道未禮讓幹道車、閃紅燈未禮讓閃黃燈等。
    • 路權較大:例如:直行車、幹道車、閃黃燈等。

特別注意,路權較大的一方若有足夠反應時間,但未採取適當措施,也可能被判定負擔部分責任。


常見肇事原因判斷

肇事原因責任比例說明
支道車未讓幹道車先行支道車負擔較多責任(70%),幹道車負擔較少責任(30%),若幹道車有足夠反應時間但未採取措施,可能也有部分責任。
轉彎車未讓直行車先行轉彎車負擔較多責任(70%),直行車負擔較少責任(30%),若直行車有足夠反應時間但未採取措施,可能也有部分責任。
未保持安全距離後車負擔較多責任,若為超車狀況,超車一方負擔較多責任,需考量前車是否有足夠反應時間。
變換車道未注意左右來車變換車道一方負擔較多責任,需考量是否有明顯變換車道行為,或雙方皆未注意。
雙方說法不一致,跡證不足,無法研判通常會建議雙方各負擔50%的責任,或建議申請車禍鑑定。
當事人為息事案件,不予研判建議當事人申請車禍鑑定。
有號誌時,未遵守號誌指示。未遵守號誌指示一方負擔較多責任,另一方若有足夠反應時間,可能也負擔部分責任。
無號誌時,左方車未讓右方車先行。左方車負擔較多責任,右方車若有足夠反應時間,可能也負擔部分責任。

總結

「初步分析研判表」僅是初步判斷,並非最終結果。若對結果有疑慮,務必申請車禍鑑定。釐清責任歸屬並非易事,建議在處理車禍事故時,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希望今天的分享對大家有所幫助!


瘋狂設計師 Chris
用車達人 Mark
歡迎來到用車達人!我們的目標是為廣大車主和汽車愛好者提供最實用、最新的用車知識與資訊。無論您是想了解如何保養愛車、掌握行車法規,還是對電動車未來發展感興趣,我們的團隊都精心編寫了各類文章,讓您在駕車過程中更加順暢、安全。透過我們的內容,您可以找到實用的保養維修技巧,學習節省油耗的小知識,並掌握最新的車輛政策與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