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新勢力崛起,挑戰特斯拉電動車帝國
各位車迷朋友大家好!最近電動車市場可謂是熱鬧非凡,繼特斯拉稱霸電動車市場多年後,一場新的戰役已經打響!2022 年 12 月,來自越南的 VinFast VF 8 City 型智慧電動車,載著 999 台的希望,乘坐貨輪抵達了舊金山,敲開了特斯拉的電動車帝國大門。
除了 VinFast 外,許多汽車大廠也摩拳擦掌,準備加入這場電動車市場的爭奪戰。而他們手中的秘密武器,正是自家生產的電池。難道特斯拉真的要跌下神壇了嗎?馬斯克拿出的決戰利器,竟然是過時的電池?
VinFast 背後,越南首富的雄心壯志
這一次吹響電動車戰爭號角的 VinFast,是來自越南的汽車製造商。這家野心勃勃的企業背後,有越南首富潘日旺 (Pham Nhat Vuong) 和他的集團 Vingroup 在撐腰。
VinFast VF 8 City 型智慧電動車的售價訂在 4.2 萬美元,與特斯拉新推出的 Model Y 5 萬 3 千美元價位相近,明顯就是衝著特斯拉而來的。但也不用太快下定論,畢竟美國的電動車市場可是一塊人人搶著要的肥肉。
電動車市場需求大增,充電站建設如火如荼
疫情過後,電動車市場的需求大增,許多車主甚至得排隊一年才能等到新車。美國政府在最近 5 年內更是支出超過 50 億美元,用在建設充電樁,目標是設立 50 萬座充電站。
除了 VinFast 外,通用汽車、中國的比亞迪等各家大廠,也紛紛宣布投入資源,進行電池自主研發,全心投入電動車市場。
掌握電池,才能掌握電動車產業的未來
想要在電動車產業佔有一席之地,掌握電池技術至關重要。因為電池佔了整台車 35% 到 40% 的成本,選擇不同種類的電池,會影響續航里程、充電效率和安全性。
就連狂人馬斯克,也多次更換特斯拉所使用的電池,原因就在於安全和成本的考量。
鋰離子電池,如何成為電動車的首選
曾經與電動車角逐未來環保車地位的還有氫能車。氫氣的分子量小,在燃料電池中的能量轉換效率也不錯,因此「理論上」氫燃料電池的能量密度是鋰離子電池的 150 倍。
但是以現在技術成熟度來說,明顯是鋰離子電池獲勝。不論是手機、電動車,還是大型儲電設備,到處都見得到鋰離子電池的身影。
但你知道嗎?在過去,鋰離子電池其實是一個不被看好的項目。
氫與鋰的競爭是勢必發生的,因為它們就是排在元素週期表最前面,原子序最小的元素。鋰的密度只有每立方公分 0.534 克,比水還要輕,代表在相同的重量下,可以放入更多的原子,攜帶更多的電量。
這邊要先說明一下,雖然我們常常稱它為鋰電池,但其實我們平常用的都是鋰離子電池,真正的鋰電池其實是一次性的電池,像是遙控器中的鈕扣電池,只要型號是 CR 開頭的,都是鋰電池,不是鋰離子電池,也不是水銀電池。
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歷史: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
回到鋰離子電池,1970 年代,英國化學家惠廷翰 (M. Stanley Whittingham) 發明了第一個可以充放電的鋰離子電池,它的單位重量的儲電效率遠超過當時的鉛蓄電池與鎳鎘電池。
在鋰離子電池中,金屬鋰會在負極丟下電子,以鋰離子的狀態移動到正極,並被特殊設計的二硫化鈦夾層捕捉,電路中的電子則會從負極流往正極,完成電路的循環。
但是這個鋰離子電池的負極使用的是純金屬鋰,當電池充電時,鋰離子會回到負極再結晶成金屬鋰,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形成如同鐘乳石般的晶鬚。當晶鬚因為反覆充放電變得更長,甚至會戳破電池的保護層,導致短路爆炸。
好在後來美國的古迪納夫與日本的吉野彰,分別將正極材料換成了鋰鈷氧化物,負極換成了可以捕捉鋰離子的碳材料,整顆電池不再有純金屬鋰,只有鋰離子在電解液中移動,確保了安全性,讓鋰離子電池得以商業化。
這三位孕育出鋰離子電池的科學家,惠廷翰、古迪納夫與吉野彰,也在 2019 年抱回諾貝爾化學獎,實至名歸。
鋰離子電池的改良之路:從石墨烯到固態電池
在吉野彰將負極換成石墨烯等碳材料之後,至今沒有太大的變化,鋰離子電池最主要的改良,還是圍繞在正極材料的改變上。
我們習慣將不同的鋰離子電池,依照它的正極材料來命名,例如剛才提到的古迪納夫,將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改為鋰鈷氧化物,因此被稱為鈷酸鋰電池。
電池發展到現在,陸續登上舞台的還有磷酸鐵鋰電池、磷酸鋰錳鐵電池、鋰鎳鈷鋁電池、鋰鎳錳鈷電池等等,種類好多。
三元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哪種電池才是電動車的最佳選擇?
別擔心,種類很多,但你只要認識兩種電池就好,分別是三元電池和馬斯克最愛的磷酸鐵鋰電池。
三元電池是目前市面上可量產的產品中,能量密度最高的電池,也是現在電動車的電池首選。這個「三元」指的是正極材料中,除了鋰以外,還加進了鎳、鈷、錳三種元素,具有高容量、低成本的巨大優勢。
除此之外,材料學家發現,如果提高三種元素中的鎳含量,可以進一步提升單位體積的電容量,許多車廠推出的高鎳電池,鎳含量甚至會高達 80% 到 90%。這種高鎳三元電池的電容量可以高達每公斤 280 到 300 瓦時 (280~300 Wh/kg)。
相較之下,馬斯克最愛的磷酸鐵鋰電池,每公斤只有 140 到 150 瓦時 (140~150 Wh/kg),只有三元電池電容量的一半。
馬斯克為何鍾情於磷酸鐵鋰電池?
那為何身為電動車龍頭的特斯拉,反而要選擇磷酸鐵鋰電池呢?
熟悉馬斯克最近推特大裁員風格的人,可能已經猜到了,沒錯!磷酸鐵鋰的成分,除了鋰以外,只需要常見的鐵跟磷,完全移除了昂貴的稀有金屬鎳跟鈷。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初,由於俄羅斯是鎳的生產大國,導致鎳的價格在一個月內暴漲了 250%,大大增加了高鎳三元電池的成本負擔。
相對於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不僅成本低,安全性也較高。因此除了特斯拉,在 2022 年電動車銷售數量超越特斯拉的中國車廠「比亞迪」,也很愛使用磷酸鐵鋰電池。
比亞迪自行研發的「刀片電池」,用的就是磷酸鐵鋰電池,並且透過物理結構的改良,在不過多改變材料的情況之下,增加相同體積中的電容量。
鋰離子電池的極限:尋找更強大的電池技術
就像半導體發展現在也遇到了不少瓶頸一樣,鋰離子電池的極限,科學家預估大約就在每公斤 300 瓦時,三元電池也差不多摸到這條線了。而這個結果距離「完美」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因為汽油的能量密度可是每公斤一萬兩千瓦時,是鋰離子電池的 40 倍。
先別失望,就像次世代疫苗一樣,隨著科技進步,鋰離子電池也將進入次世代。
固態電池,下一代電池技術的曙光
2022 年 3 月,Gogoro 與台灣電池廠商輝能科技共同發表,將在 2024 年導入固態鋰電池,用固態電解質來取代傳統鋰電池中的液態電解液,不僅重量只有鋰電池的一半,去掉液態成分之後,更大幅減少漏液、燃燒的風險。更重要的是,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上看每公斤 500 瓦時,是三元鋰電池的兩倍。
以後車主們終於可以少換幾次電池了吧!想開電動車的車迷也可以期待,因為除了 Gogoro 以外,輝能科技也宣布結盟 VinFast,可望在電動車市場上掀起一波高能量密度的固態電池車風潮。
空氣鋰電池,挑戰能量密度的極限
這邊有個更好的消息,超越固態電池,能量密度可以逼近汽油的空氣鋰電池,已經在研發路上了。
空氣電池的負極使用鋰金屬,正極則替換為氧氣或二氧化碳,成為鋰氧氣電池 (Li–O2 Battery) 或是鋰二氧化碳電池 (Li–CO2 Battery)。因為用氣體取代了原先沉重的金屬正極,大大提高了相同重量的電容量。
雖然空氣電池仍在研發,而且一樣需要面對負極沉積時產生的晶鬚、安全等問題,但至少在過去 20 年,鋰電池遇到的困難已經多次被解決,電化學儲能的方式已經不再是不可能,而且是大有可為。
電動車市場的未來:百家爭鳴,競爭激烈
電動車這塊市場肥肉,當然不只有新興的越南 VinFast 和中國比亞迪在虎視眈眈,市場上可是百家爭鳴。根據標準普爾全球移動 (S&P Global Mobility) 的預估,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市佔率,將從 2022 年的 65% 一路下滑,到 2025 年只剩 20%。
話說回來,不論是市場上電動車的銷量年年攀升,還是各國政府、車廠的全力投入,電動車主導汽車市場的未來已經清楚可見。
展望未來:電動車的無限可能
未來會不會出現顛覆市場的電池,電動車,甚至是全新型態的交通工具呢?這很令人期待對吧!
當然我們也希望工業製程與材料可以繼續改革,終有一天,「電動車是否真的比較環保」這個問題,也能有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