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深入探討一個改裝界常見,卻又充滿誤解的話題:「降車身」。相信許多車友和我一樣,都曾被車身降低後的視覺效果所深深吸引,那種低趴的姿態,彷彿讓愛車瞬間脫胎換骨,有時甚至比改裝全車大包還要更具衝擊力。為了追求更帥氣的外觀,我們往往會選擇改裝避震器,而降車身,似乎就成了改裝避震器的終極目標。但各位有沒有仔細思考過,車身降低真的就等於操控性提升嗎?這其中,又藏著哪些我們不熟悉的底盤調校學問呢?
降車身≠操控性提升?深入剖析改裝背後的真相
許多車友都抱持著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車身降低,重心就會跟著降低,進而提升車輛的操控性能。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合情合理,但我要在此鄭重地告訴大家,這個觀念其實只說對了一半。沒錯,重心降低確實對於操控有正面幫助,這也是為什麼賽車和超跑都刻意設計得如此低趴,如果車身高度對於操控性沒有任何影響,那麼所有賽事車輛早就清一色都變成休旅車了。然而,操控性與降車身之間,並非絕對的等號關係。在某些情況下,過度降低車身甚至會產生反效果,讓你的愛車操控性變得更差,而非更好。這其中,究竟存在著哪些我們所忽略的細節呢?
底盤調校的隱藏關鍵:Roll Center(滾動中心)的重要性
在車輛底盤調校的世界中,存在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Roll Center(滾動中心)」。這個看似抽象的名詞,卻深深影響著車輛的操控性能。簡單來說,滾動中心可以被想像成車輛在過彎時,車身側傾所繞著旋轉的軸心。當車輛開始傾斜時,車身會以這個滾動中心為圓心,進行側向的傾斜運動。不同的車輛、不同的底盤設計,其滾動中心的位置都會有所差異。除了車身高度,底盤的懸吊支臂長度、安裝角度等因素,也都會影響滾動中心的位置。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避震器,裝在不同的車上,卻會有截然不同的操控感受。
我今天剛好要為我的SE-R進行底盤升級,將安裝一組下支臂球頭和方向機球頭。這兩個零件看起來或許微不足道,但在底盤改裝領域中,它們卻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對於那些已經降低車身的車輛來說,這兩個零件的影響更是不可小覷。在正式安裝之前,我必須先向各位好好解釋「滾動中心」的原理,這對於理解底盤改裝的本質非常重要。
深入解析「滾動中心」的奧秘
「滾動中心」這個概念,在我過去其實已經提過很多次了,但它實在太重要了,我今天還是要再次強調。對於底盤改裝和調校來說,滾動中心是一個核心要素。可以這麼說,如果你能徹底理解滾動中心的原理,那麼你等於掌握了底盤調校的精髓。不過,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整闡述滾動中心的奧義,其實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而且說實話,這個主題本身也有些枯燥乏味,不像改裝一樣充滿激情。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希望有更多人能夠了解它的重要性,因此,我今天會盡量以簡明易懂的方式來說明,讓大家對滾動中心有個基本的認識。
那麼,究竟什麼是滾動中心呢?簡單來說,它就是車輛懸吊設計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當你的車子在過彎時,會產生側傾現象,而這個側傾的軸心,就是滾動中心。當你的車輛在傾斜時,車身會圍繞著這個軸心做傾斜的運動。這種概念有點類似節拍器,車身在上面,滾動中心在下方,然後車身左右搖擺。每輛車的滾動中心位置都不同,而且除了車身高度,底盤支臂的長度,甚至是安裝的角度,都會影響滾動中心的位置。
滾動中心如何影響車輛操控性?
滾動中心的高度,對於車輛操控性的影響,其實遠超乎你的想像。它直接關係到車輛的側傾程度,以及轉向的反應速度。你可以把滾動中心想像成一個支點,而車輛的重心則是一個承受力的點。當你的滾動中心越接近車輛重心時,側傾的程度就會越小,操控反應也會更加靈敏。反之,如果滾動中心過高或過低,車輛就會產生過度的側傾,不僅影響操控性,也會降低乘坐舒適度。
原廠底盤設定的秘密:車高容許範圍
原廠底盤在設計時,都有一個車高的容許範圍。也就是說,如果只是稍微降低車身,其實可以讓滾動中心更靠近車輛重心,從而提升操控性能。但如果你問我,到底降多少才是安全又有效的,那我只能說,每輛車的情況都不盡相同。有些車可以降到4公分都還不會出現異狀,有些車可能降2公分就已經超出容許範圍了。回到原廠底盤的設計,當你過度降低車身,超出原廠底盤懸吊的容許範圍時,反而會讓重心和滾動中心之間的距離增加。簡單來說,當你過度降低車身時,操控性反而會變得比原廠還要差。
DIY簡易測量滾動中心的方法
既然我們都聊到這裡了,就來談談如何找出滾動中心的位置。精確測量滾動中心,可能需要用到專業的軟體或儀器。但如果你的要求沒那麼高,也可以使用DIY的方式,簡單地抓出滾動中心的位置。各種懸吊系統的測量方法會有些許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異。今天,我們就以比較常見的麥花臣式懸吊為例,向大家示範如何測量:
- 找出車輛的重心: 首先,我們要先找出車輛的重心位置,這部分不用太過精確,畢竟我們沒有專業的儀器。假設車身中心點就是重心,並畫一條垂直的線。這條線會成為我們後續測量的對稱線。
- 畫出避震器的延伸線: 從避震器塔頂的位置開始畫一條線,要注意這條線的傾斜角度,它必須與避震器的角度呈90度。然後將這條線一路向外延伸。
- 畫出下支臂的延伸線: 從下支臂的球頭開始畫線,經過車身的鎖點,畫出一條與下支臂平行的線。這條線代表的是下支臂的角度。
- 找出瞬時中心: 這兩條線(避震器延伸線與下支臂延伸線)會在車身左側交會出一個點,這個點就稱為瞬時中心。不過瞬時中心和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滾動中心稍有不同,所以今天先不多做解釋。
- 畫出滾動中心線: 最後,從瞬時中心開始畫一條線,連接到輪胎的中心點。這條線與我們最開始畫的對稱線,會交會出一個點,而這個點,就是我們所要找的滾動中心。
接下來,我們可以觀察滾動中心與重心之間的距離。我們可以把這個距離想像成一個力矩,就像一根棒子一樣。當車輛過彎時,側向力會作用在重心上,使車輛產生傾斜。所以,重心與滾動中心之間的距離越大,力矩就越長,車輛的側傾就會越明顯。換句話說,如果能縮短這個力矩,就能有效減少車輛的側傾,進而提升操控性能。此外,在不增加重心與滾動中心之間距離的前提下,讓滾動中心越接近地面越好。
改裝的真正意義:擴大車高容許範圍
既然原廠懸吊存在著車高容許範圍的限制,那我們是否能夠透過改裝來突破這個限制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可以透過改裝,來加大原廠懸吊的容許範圍,讓我們在降低車身的同時,也能讓滾動中心保持在一個理想的位置。今天我要改裝的加長型球頭,正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設計的。顧名思義,加長型球頭比原廠球頭要長一些,可以讓整個擺臂的角度在安裝時向下調整,藉此來校正滾動中心的位置。
至於另一個改裝品:方向機球頭,它的作用與加長型球頭類似,都是為了校正車身降低所產生的問題。但方向機球頭校正的並非滾動中心,而是「Bumper Steer 動態轉向偏差」。所謂的動態轉向偏差,指的是車輛懸吊在壓縮或伸展時,所產生的一種無意的轉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當你的車輛在崎嶇不平的路面上行駛時,車身會變得非常不穩定,方向盤也會不自主地晃動。這種現象與車身是否降低無關,即使是原廠車輛也可能發生,只是在車身降低後,這個現象會變得更加嚴重。而我手上的這組改裝方向機球頭,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存在的。
由於我的SE-R是改裝界的孤兒,市面上幾乎沒有專用的改裝品,最後我是從美國的2J Racing公司買到這兩樣零件。這組方向機球頭的設計非常特別,原廠是鎖在上面,而2J Racing的設計則是將球頭鎖在下方。雖然這個改動有點極端,我也無法確定效果如何,但改裝就是如此,理論是一回事,實戰又是另一回事。有些改裝品就像愛情一樣,不試用看看,你永遠不知道它是否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