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藝人林志穎先生駕駛的電動車發生自撞起火意外,再次將電動車的安全性推上風口浪尖。許多人對電動車抱持著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情,期待其環保節能的優勢,卻也害怕其潛在的火災風險。今天,Mark將以專業角度,深入淺出地解析電動車起火的成因、有效的滅火方法,以及未來我們可以如何提升電動車的安全性與消防應變能力,希望能消除大家心中的疑慮。
電動車起火的原因:深入探討鋰離子電池的特性與潛在危險
電動車的動力核心是鋰離子電池,然而,這也是其潛在危險的來源。鋰離子電池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產品,從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手機、筆電、平板電腦,到大型的電動車、電動機車,甚至應用於龐大的儲能系統。這類電池的優點在於其高能量密度和輕巧的特性,但其內在的化學特性也存在著潛在的危險性。
我深入研讀了內政部消防署《消防月刊》110年3月號中,由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曾俊誠先生撰寫的專文,文中詳細闡述了鋰離子電池的特性與消防應變措施。文章指出,鋰離子電池的基本結構包含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而市面上常見的鋰離子電池主要分為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兩種,它們的特性和安全性有著顯著差異。
電池類型 | 詳細說明 | 優點 | 缺點 |
---|---|---|---|
磷酸鐵鋰電池 | 主要成分為磷酸鐵鋰,是目前相對安全的鋰離子電池類型。 | 安全性高,不易燃燒;不含重金屬和稀有金屬,環保性佳;可快速充電;工作溫度範圍廣。 | 能量密度相對較低,續航里程可能較短。 |
三元鋰電池 | 由鎳、鈷、錳或鋁等三種金屬氧化物組成的正極材料,能量密度高。 | 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充電速度快。 | 安全性相對較低,高溫下容易發生熱失控,造成燃燒;價格較高;部分材料涉及稀土資源。 |
特斯拉公司近年來積極採用磷酸鐵鋰電池,正是看中了其高安全性。相較於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在高溫下的穩定性更高,不易發生熱失控,因此大大降低了起火風險。但三元鋰電池由於其高能量密度,依然廣泛應用於追求高續航里程的電動車型。
然而,即使是磷酸鐵鋰電池,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導致鋰離子電池燃燒的常見原因,除了電池本身的品質問題外,更與使用者的操作習慣密切相關:
- 錯誤的操作: 過度充電、過度放電、短路等錯誤操作,都可能導致電池內部溫度過高,引發熱失控。
- 物理損傷: 電池受到撞擊、擠壓、穿刺等外力作用,造成電池內部結構損壞,例如隔膜破損,進而導致短路和燃燒。
- 電池老化: 電池經過長時間使用後,其內部材料會逐漸老化,導致性能下降,更容易發生熱失控。
- 製造缺陷: 少數電池可能存在製造缺陷,例如內部短路等問題,在使用過程中更容易發生故障。
電動車起火時的正確滅火方法與應對策略:消防人員的專業知識與裝備
當電動車發生起火事故時,及時的應變措施至關重要。根據《消防月刊》的建議,以及我多年來參與的消防演習經驗,消防人員應採取以下步驟:
- 安全第一,保持距離: 消防人員應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與燃燒中的電動車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避免被飛濺的碎片或高溫氣體灼傷。
- 大量水冷卻: 使用大量的水進行持續降溫,這一點至關重要。鋰離子電池燃燒時,其溫度非常高,需要大量的清水才能有效降低其溫度,並防止再次復燃。切記,不能使用乾粉或泡沫滅火器,因為這些滅火劑可能反而會加速電池的燃燒。
- 熱成像儀監控: 使用熱成像儀監控電池的溫度變化,及時發現電池內部是否存在持續燃燒的風險。表面火焰熄滅並不代表火災完全撲滅,電池內部的燃燒可能仍在持續。
- 專業防護裝備: 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完整的防護裝備,包括消防帽、面罩、空氣呼吸器、頭套、消防衣、消防褲、手套和消防鞋,以保護自身安全。
- 持續監控: 即使表面火勢已撲滅,也需要持續監控一段時間,以防止再次復燃。
未來展望:提升電動車安全性與消防應變能力的關鍵
隨著電動車的普及率不斷提高,提升電動車的安全性與消防應變能力刻不容緩。未來,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共同努力:
- 更安全的新型電池技術: 加速研發更安全的新型電池技術,例如固態電池,以從根本上降低起火風險。
- 完善的消防訓練和演習: 加強消防人員對電動車火災的專業培訓和應急演練,提升他們的應變能力。
- 更完善的應急預案: 制定更完善的電動車火災應急預案,包括預警、疏散、滅火和善後處理等環節,確保能有效控制火勢並保護人員安全。
- 嚴格的產品安全標準: 制定更嚴格的電動車產品安全標準,並加強監管力度,確保電動車的安全性。
- 提升公眾安全意識: 加強對公眾的電動車安全知識普及教育,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
希望藉由這篇文章,能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電動車起火的原因以及正確的滅火方法。作為一名專業的汽車技師,我呼籲大家在使用電動車時,務必遵守相關的安全規範,並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只有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創造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電動車出行環境。